Friday, February 21, 2014

兒童/幼兒便秘

幼兒便秘是很普遍的現象,也是令許多現代家長十分頭痛的問題.

什麼是“便秘”? 
便秘是“大便結塊變硬變粗,以致無法順利解出,甚至於導致肚子不舒服”
它有幾個重點症狀:大便粗硬,解便不順,不舒服.

簡單來說,便秘可大類分為功能性和病理性.
病理性便秘,就是因為疾病所引起的,例如大腸病變、大腸腫瘤,或代謝異常等,但這只佔便秘患者的少數.
功能性便秘,則是指沒有器官或組織疾病,單純是因胃腸功能失調,或生活飲食習慣不良所引起的.

大多數幼兒便秘為功能性便秘,有兩個主要的原因,一是排便習慣不良,一是飲食習慣不好.

排便本是人和動物很自然會有的生理本能!
動物少有便秘的問題,因為牠們都按著與生俱來的習性進食,且按著自然的生理反應(便意)而排便;
人類也應該和動物一樣會有便意,可以很自然地排便啊!

可是,人們為何會有便秘的問題呢?
現代的生活飲食方式,可能是最重要的元兇!
現代生活的種種規矩或影響,使得自然解便行為(便意)被抑制了.

有便意而不去解便,大便就留在直腸,這樣會產生兩個效應,一是大便會變硬,二是便意會因為被抑制而遲鈍;
大便變硬,解便時就容易疼痛,小朋友一感覺到疼痛,就會抗拒而忍住,今天不把大便解出來,明天只會更難解.
便意被抑制了,日子一久,正常的便意感會消失,好幾天沒解便也沒有感覺.

因此,要預防功能性便秘最重要的,就是維持良好的便意與排便習慣;
一般家長常經常很在乎小朋友三餐要定時定量、要準時睡覺;
但是,似乎大家比較不關心孩子今天大便了沒?!
其次,飲食習慣也很重要,特別是高纖維食物的攝取,一般而言,就是各種蔬菜水果要適量.

便意多半在腸道蠕動之後產生,也就是說便意經常在用餐後出現.
以一般小朋友的生活模式來說,晚餐後解大便是很好的時間點.

家長們若能用一點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,將可大大降低功能性便秘的機會.
當然,孩子的便秘到底是功能性的問題,還是疾病引起的,仍然需要請教小兒科醫師喔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