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吃早餐” 一直是許多人關切的事,特別是注重養生和家有兒童的人!
這件事受到普遍關心和廣泛討論,主要的焦點議題是:
[不吃早餐是否會影響工作學習和健康?]
問題來了,請問什麼叫 “早餐”?
這個問題看似無釐頭,但是如果我們把它搞清楚後,討論上面的問題才不致失焦!
一般人,晚上睡了一覺,早晨七八點起床,梳洗一下,趕上學上班,簡單吃個東西,叫 “早餐”;
週末或放假日,睡到九點才起來,不趕時間,十點左右再來個悠閒的 “早餐”;
曾有一位老先生來就診,聊起他的作息:
清晨四點起床,吃個飯出門幹活兒去,九點多太陽出來了回家休息,他老伴又為他準備飯菜,再吃一餐.
請問,那一餐是老先生的早餐?
“早餐”?! 就是早上起床後吃的那一餐!
那~~ 是起床後多久吃呢?
如果,那個時間點是接近中午的話,是 ”吃早餐” 嗎?
這第一餐,最好是在生理調整好,有食慾時再吃;
也就是說睡醒之後,胃腸可能需要一點時間才會跟著正式運作起來,這時吃“早餐”是愉快而滿足的;
反之,若不覺得飢餓,勉強進食,經常會導致消化不良和胃腸不舒服.
你可能會發現,週末假日一般人似乎不會一起床立刻吃早餐,總是在起床一兩個小時之後.
有些人早起,吃得早;有些人晚起,可能接近中午了才會吃這一餐,“早午餐”其實就是這些人的“早餐”.
所以,每個人每天都 “應該會” 吃這生理上的第一餐!
因此,我們回到一開始的問題,“不吃早餐是否會影響工作學習和健康?”
這等於在問:“早晨起床後肚子餓了,不吃東西會不會影響?”
答案當然是 “肯定會的啊!”
問題是,許多上學的孩子早晨起床,胃腸還沒醒來還不餓,趕著上學也無法從容地吃早餐;如果家長們要求這些孩子,一定要吃完早餐再出門,很容易導致胃腸不舒服.
在此,建議家長們,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,是否在家用餐,還是讓他們帶早餐去學校,等食慾來了,利用下課時間再吃.
總結來說,早餐是要吃的;而適當的原則應該是,真的餓了再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