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August 5, 2014

哺乳二三事 <之三> 夜奶

. < 奶睡(夜奶)好不好 >

臨床上, 許多媽媽都會提到這個問題, 網路上的討論更是熱烈; 但是, 總覺得大家好像對 奶睡” 帶著一種弔詭, 甚至於負面的觀點:
 
 [不要給孩子奶睡, 不然...]
    [不知如何戒奶睡吔?]
    [一直奶睡, 媽媽以後淪為奶嘴..]
    [都要含奶才會睡著..]

先來理解奶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!

奶睡, 就是 [吃奶 + 睡覺]; 有些是吃奶之後睡著, 有些則是一面吃一面睡. 那奶睡有沒有可能是 [安撫 + 睡覺] ? 應該有吧!

個人認為奶睡應該有兩種情況,
一是寶寶肚子餓吃奶, 吃著吃著就睡著了;
另一種是寶寶想睡覺, 但是需要含乳頭安撫才會或是才容易入睡, 這跟吃嘴嘴睡覺一樣意思, 實際上口裡含著乳頭只偶而吃幾口奶, 媽媽們常把這種狀況錯認為寶寶是吃奶才入睡.

這麼說, 到底奶睡是嬰兒的一種自然生理模式, 還是被養出來的習慣模式呢? 從上面的說明看來, 我們大概可以說, 奶睡(夜奶)既是自然生理模式, 也可以是養出來的習慣模式.

寶寶晚上餓了, 自然是要吃奶, 但是媽媽可以不要把餵奶和睡覺串聯在一起; 如果寶寶要的是安撫, 那可選擇不同的安撫方式, 如抱抱孩子, 哄一哄, 當然讓孩子吸個幾口奶也OK!

所以, 奶睡(夜奶)到底好不好, 要看媽媽與孩子的個別特質與互動模式, 並沒有標準答案.

再回應一下前面的論調:
   - [戒奶睡..]: 奶睡既是自然生理模式, 也可能是寶寶安撫的需求, 犯不著 ” !
   - [..媽媽淪為奶嘴]: 媽媽本來就是寶寶的奶嘴, 孩子含著乳頭睡著沒什麼不對, 吃配方奶的孩子不也都是含著奶嘴睡覺嗎?!

最後, 引用一段網路某位媽媽分享的哺育心得
 [最適合寶寶的照顧方式, 是由媽媽和寶寶相處的默契發展出來的!]

這是標準答案 !!

Friday, August 1, 2014

哺乳二三事 <之二> 奶水減少

. < 奶水不足或減少 有原因 >

        前面已經說明過,泌乳/授乳是所有雌性哺乳動物生產後的生物本能,順著自然的律動授乳,奶水基本上是一定足夠的!奶水不足的雌性哺乳動物,牠的新生兒無法存活下來,在自然環境中早就被淘汰了!

        但是,在人類社會的哺乳經驗中,奶水不足/減少卻是經常出現的事!
為什麼呢?!
  
想必各位都知道,奶水的分泌是依循需求與供應的自然生理法則:
 - 懷孕,刺激乳腺增生;生產,啟動泌乳機制
 -> 嬰兒吸吮刺激乳房,增強泌乳機制,啟動噴乳反射
         -> 嬰兒吸吮越密集越久,奶水分泌越多,噴乳反射越順暢
         -> 吸吮-泌乳 建立需求與供應的自動回饋機制

        “哺乳其實是母體生育生理的一部份,但是它關係到兩個主角,嬰兒在於吸吮,母親在於乳房反應! 若是雙方各司其職,奶水就按自然機制分泌,不虞匱乏! 若是嬰兒與母親任一角色受到妨礙,奶水就會減少!  那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個主角如何受到妨礙:
   
    <嬰兒的吸吮刺激減少>
吸吮刺激減少包括頻率、時間和力道三方面,最常見的原因如:定時定量的餵食方式、瓶餵母奶、給寶貝添加配方奶,或是寶寶生病吸吮力減弱.
   
    <媽媽乳房反應不佳>
在嬰兒的吸吮刺激足夠的前提下,導致乳房反應不佳最關鍵的因素,是媽媽情緒緊張、心理壓力、睡眠不足,造成的影響包括泌乳量減少和噴乳反射減弱;因為,緊張壓力疲憊會使腎上腺素分泌增加,進一步抑制泌乳激素和噴乳(催產)激素的作用.
奶量和噴乳反射一旦開始下降減弱,親餵哺乳就會更困難,媽媽會更辛苦更焦慮更擔心,如此產生惡性循環.
造成媽媽緊張、壓力、睡眠不足的因素就多了,最常見的就是,家中婆婆媽媽意見多干涉多,其次是媽媽受了太多似是而非的觀念與知識影響,呆板地遵守教條規則,無法放輕鬆地自然哺乳.

       可以簡單地說,奶水不足或減少,是因為哺乳過程有不當的外力介入,干擾了自然機制!因此,哺育順利成功奶水足夠的關鍵,就是:
不要擔心,
像豬媽媽一樣有信心,
讓寶寶自由自在地吸奶,
而媽媽,只管睡大頭覺!


再次強調,媽咪們請放一百個心, 您的奶水不但不會減少,還會多到滿身都是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