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ugust 10, 2015

新手爸媽問與答(3~4)

Q: 我的寶寶餵母奶,整天都一直在吃,又哭哭鬧鬧,是不是奶水不夠呢?
A: 餵母奶的媽媽,經常發現寶寶幾乎一直都在吸奶,偶而睡著了,媽媽就把寶寶放到床上,過一會兒又醒來哭,媽媽只好再給吸奶,可是一下子又安靜睡著了!
多數人把這個現象過程“解讀”為“媽媽奶水不足”,這是不正確的.
大家欠缺一個簡單的經驗邏輯,就是:如果奶水不足吃不夠,寶寶怎麼會睡著呢? 沒吃飽,他們只會拼命哭著找奶吸啊!
這種“吃-睡-哭-吃-睡”的情境,最可能的兩個原因是:
 (1)媽媽把寶寶放到床上,違反了寶寶需要媽媽抱著的天性
 (2)寶寶口慾的需求.

Q: 寶寶吃母奶,他上面吃下面就拉,一天拉十來次,是不是母奶不合呢!
A: 母奶寶寶在頭一兩個月,解便次數偏多,經常是一吃奶就會解,而且大便也偏稀糊狀,許多人會誤以為是拉稀了,或認為母奶不合.
真正的病態拉稀(腹瀉),大便除了是稀水樣,次數偏多外,便便的味道會有酸味,甚至臭味,有時候也可能出現黏液或血絲;除此之外,還可能會出垷發燒,腹脹,食慾及活動力減少,體重減輕等.
當然,實際上的狀況,新手爸媽可能無法分辨,這時就需要請教新生兒科醫師了.

Q:寶寶的肚子常會咕嚕咕嚕地叫,有關係嗎?
A:胃腸蠕動時本來就會發出聲音,若是蠕動強烈時,我們就會聽到咕嚕咕嚕聲,這是正常現象.

Q:我怕他會不舒服吔!?
A:寶寶有表現出不舒服的現象嗎?寶寶不舒服,照顧者很容易查覺的!

Q:我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不舒服,他又不會講!?
A:不舒服就會睡不好吃不好,或是哭鬧啊!

Q:他就常常哭都睡不好啊!
A:這時要先看吃奶如何,吃得多吃得兇,就表示寶寶好得很!

Q:對啊!他就拼命吵著要吃,總不能就這樣給他吃奶吧?
A:寶寶要吃就讓他吃,吃飽了就會自動停下來的!別杞人憂天怕孩子吃太多!

Q:吃多了不會脹氣嗎?那我要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脹氣啊?
A:肚子脹氣會不舒服,寶寶就會吃不下的啊!所以,拼命吵著要吃,其實表示他沒吃飽.

<註>
“要怎麼知道寶寶有沒有脹氣” 是個弔詭,不適當且不必要的問題!
寶寶吃睡正常,根本無需問寶寶有無脹氣!
只有在寶寶哭鬧時才有必要考慮脹氣的可能性;
然而,此時應該先分辨寶寶是否餓了或需要被安撫,脹氣並不是最重要的原因!

Thursday, July 2, 2015

診所提供的預防針-幼兒/成人

公費疫苗(衛生局提供)

  1.  B-型 肝炎疫苗‧
  2. 五合一疫苗(白喉/百日咳/破傷風/小兒麻痺/B型嗜血桿菌)‧
  3. 十三價型 肺炎鏈球菌疫苗‧
  4. 水痘疫苗‧
  5.  [麻疹/腮腺炎/德國麻疹] 疫苗‧
  6. 日本腦炎疫苗‧
  7. 減量四合一疫苗‧
  8. 流行性感冒疫苗‧


自費疫苗

  1. 二價型 口服輪狀病毒疫苗‧
  2. 十三價型 肺炎鏈球菌疫苗‧
  3. 四價型 流行性感冒疫苗‧
  4. A-型 肝炎疫苗‧
  5. B-型 肝炎疫苗‧


Monday, June 29, 2015

新手爸媽問與答(1-2)

Q:不是說新生兒的胃很小,不能吃太多嗎?
A:新生兒剛出生時胃的容積的確不大,能容納多少奶,則是因人而異.
別忘了,自然的情境一開始就是吸母奶,通常是不會吃很多,因為寶寶剛生下來,奶的需求其實不高,而母奶也還沒大量分泌,這本來就是自然機制下的平衡!
至於吃多少,基本上是由寶寶自己的需求來調控,吃配方奶的寶寶,也是一樣!討論嬰兒的胃能裝多少奶,其實是不太有意義的事.

Q:寶寶一餐不可以超過多少奶呢?
A:在自然的情境下,寶寶是直接吸母奶,通常是吃到飽了,或是吸到累了,寶寶自然就會停止.
我們並不知道,也無需知道,寶寶到底吃了多少奶.這是寶寶的生理本能,飽食中樞會自動控制它.
至於瓶餵的寶寶,我們也無需擔心 “超量” 的問題,一樣讓寶寶的生理本能(飽食中樞)去控制就好.

Q:可是真的有些寶寶吃太多就很容易吐,那又是怎麼了呢?
A:在自然吸奶的情境下,寶寶是不會有所謂 “吃太多” 的問題!
通常是因為照顧者不清楚寶寶的飢餓訊號(hunger cue),在寶寶尚未飢餓時就餵奶,就可能會有 “吃太多” 而吐奶的情形.
寶寶容易吐,另一個常見的原因,是 “胃食道逆流”.
有關寶寶吐奶的問題,原則上需要請教“新生兒科或小兒科醫師”!

Q:寶寶睡覺或吃奶的時候,好像都有痰,是感冒嗎?
A:這個現象幾乎每個寶寶都會有,主要是因為寶寶的呼吸道狹小,鼻孔裡一丁點鼻涕,或喉嚨裡殘留一些奶水口水,呼吸就會有聲音,換個姿勢又消失,常被家長誤認為有痰,或是感冒了.
真正的感冒,通常會出現咳嗽流鼻水,可能會影響吃奶或睡眠,甚至發燒!
呼吸有痰音另一種可能,是寶寶的咽喉氣管先天發育有異常,呼吸有痰音的現象是持續的,而且會明顯影響寶寶吃奶.
家長若對寶寶的呼吸狀態有疑慮,還是需要請教小兒科醫師的!

Q:寶寶鼻孔裡常會有鼻屎,到底要不要把它吸出來呢?
A:寶寶跟大人一樣,鼻孔裡常有些許鼻屎;量多一點,寶寶呼吸可能會有聲音,有時還讓人覺得有痰.如果鼻屎太多,把鼻孔塞住了,就會導致鼻塞,這時才需要把鼻屎或鼻涕清除出來,要不然寶寶是無法順利吃奶,也不可能安穩地睡覺的!

Friday, March 27, 2015

哺乳二三事 <之六> 斷奶/離乳

吃母奶的孩子到了一歲多時,下面的經驗或抱怨,是媽媽們常常有的:
--最近她都不吃副食品?!
--最近很奇怪,比以前更黏人,小的時候都不會這樣!
--最近想給她斷奶,怕一直吃母奶會沒有營養,她反而吃得更兇!
--還在吃母奶?! 都一歲多了,母奶還能吃嗎?

孩子生病了嗎?
孩子到底怎麼了?

其實,問題只有一個:離乳期心智行為發展問題!
離乳期” 是什麼?一般人多半搞不清楚!
餵母奶的,就先想到斷奶;喝配方奶的,就想到戒奶瓶戒奶嘴!
嗯.. 回到自然界找答案吧!

離乳期” 就是哺乳動物的幼兒,從開始嘗試母乳以外的食物,到完全中止吃母乳的這一段期間;所以它不是一個時刻一個動作,而是很長的一個過程.
這段期間,母奶從主食漸漸轉變為副食,但仍是孩子的重要食物,仍然有一定的營養和抗體,也一定有原始生物理及心理意義.

人類的自然離乳期,從四五個月開始,進行到二至四歲左右.
這是一個幼兒成長階段,一般人多半簡化它,只重視營養層面的問題;
這個階段所出現的問題,是多面向的;
是孩子從在母親的懷裡吃奶活動,開始向外探索多元生命與生活的階段!
孩子也是需要被了解,被接納,被安慰,被滿足,被教導,被鼓勵的!

<飲食方面>:
   從吸吮母奶,飽足息睡,進而咀嚼副食,品嚐多元豐富的天然美食;
<肢體方面>:
   從襁褓懷抱,翻身爬坐,進而獨立行動,探索經歷週遭立體世界;
<心理方面>:
   從完全依賴,怯生害怕,進而與人互動,接受挑戰經歷喜怒哀樂!

一般家庭碰到的問題,核心是:
孩子在這發育過渡期,身心還沒有預備好,又想向外發展,又需要大人的保護與協助;
我們常看到的情形,大人們要不就是阻止他們的探索嘗鮮,要不就是強制他們逹到大人的要求!

所以...
<最近她都不吃副食品>
  --她己經要脫離副食品階段,想要大人的食物了!
<最近很奇怪,比以前更黏人>
  --孩子面臨各樣挑戰也會有壓力,想尋求安慰呵護!
<最近想給她斷奶,她反而吃得更兇>
  --離乳期,主食應該是大人餐桌上的食物,母奶是副食與安慰劑,營養並不是問題,這階段本就不該要求孩子斷奶!

<孩子生病了嗎?>
< 孩子到底怎麼了?>

他們很可能是健康正常的孩子

我們反而應該問說:你們大人...是怎麼了?

Wednesday, November 26, 2014

哺乳二三事 <之五> 餵母奶辛苦嗎?

談到餵母奶,這樣的分享大家一定不陌生:
   “媽咪!加油喔!”
   “ ~ 要很努力,有毅力地餵奶,才能成功!”
   “ ...再辛苦也值得...”
這些話的確給那些哺乳中的媽媽,很大的鼓勵與支持;
但是,言下之意似乎暗示:“餵母奶很辛苦哦!”

餵母奶辛苦嗎? 嘿~~ 這個問題很白目吔?!
大家一定說辛苦啊?!

想了解究竟,可先觀察其他哺乳動物的哺乳行為!
你覺得~
     草原上的母牛,給小牛吃奶的時候,看起來辛苦嗎?
  豬圈裡的豬媽媽,給豬仔仔餵奶時,看起來辛苦嗎?
印象中,母牛大概是一面反芻咀嚼,一面哺乳~
而豬媽媽幾乎都是躺著呼呼大睡,豬仔們在媽媽肚子邊搶著吸奶~

嗯~~ 看起來牠們哺乳似乎不像人類那樣辛苦吔!

哺乳讓人覺得辛苦,有兩個原因:
其一,大家把養孩子的辛苦,錯認為餵母奶辛苦;難道,養孩子餵配方奶不辛苦嗎?
第二個原因是重點,對媽媽和寶寶而言,哺乳是我們做為哺乳動物,不折不扣的生物本能,是生命自然的表現;然而,現代社會卻把它知識化與數字化,使得媽媽們在進行哺乳時,常常主動或被動地加諸了過多知識與理性的干涉與操控,干擾了哺乳的自然機制,打亂了媽媽與寶寶的生理節奏,以致於產生很多自然哺乳時不會發生的困境.

本來,哺乳就是一個媽媽與寶寶彼此調適的雙人曲,如果自然生理節奏被打亂了,彼此會成為對方的障礙,哺乳起來,寶寶吃不飽不滿足,媽媽自然是疲憊不堪.

這裡,要提一個多數媽媽可能不理解,但是會經驗到的現象,就是哺乳時會覺得昏昏欲睡!告訴各位,這其實是哺乳最奧秘的一件事件!
“昏昏欲睡” 是哺乳時的 “自然生理反應”,是奇妙的"生命現象"!

寶寶吸吮時刺激乳房,媽媽體內會分泌一種催眠荷爾蒙(子宮收縮素),促使媽媽放鬆昏昏欲睡;既然它是哺乳時的自然反應,意味著哺乳進行中,媽媽入睡是正常而必要的行為.
這樣說來,正常哺乳的同時,媽媽可以充份地睡一覺的;有這種體驗的媽媽會告訴我們:親餵母奶,真的輕鬆愉快!
不知道這生理現象的人,把它解讀為 “就是太累了啊”,還要媽媽們打起精神來餵奶,實在是折騰人哪!

有一些哺乳媽媽說,不曾有這種感覺!
那是因為她們哺乳時,身心沒有放輕鬆!
如果媽媽身心處在緊張疲憊或壓力的狀態時,身體分泌的備戰荷爾蒙(腎上腺素)會強烈地抑制子宮收縮素的作用,結果就是媽媽得不到休息,奶水分泌減少,孩子也吸不出奶來,搞得媽媽精疲力盡,全家人仰馬翻.

聖經中有一句話:真理必使你得自由!
容我這麼説:"生命" 必使你得自由!

各位媽咪,哺乳時想睡就睡,自由地享受它吧!

Friday, September 12, 2014

哺乳二三事 <之四> 排空/追奶

 “排空/追奶” 這個兩個名詞,對於多數哺育母乳的媽媽而言絕不陌生。
大家也必定都知道,“追奶” 是要讓乳汁的分泌增加,好(追)趕上寶寶對奶水的需要量。
對吧!

有些醫護機構或產後照護中心輔導媽媽哺乳,還把 “追奶” 做為衛教的重點項目;技術上,則強調要 “排空” 乳房,理由是這樣奶水才會增加,不致於減少,而且乳腺不會阻塞。

先談 “排空”(Emptying) 吧!
大家一定聽過,“排空” 就是把乳房的奶水儘量地擠出來清空它。
事實上,“排空” 是在描述,當乳腺分泌乳汁充滿了乳房,又被吸出或移出時,乳房似乎暫時性清空的一種狀態。
在正常的狀態下,乳房如何產生排空呢? 當然是寶寶吸了奶,將乳汁移走,才造成媽媽乳房暫時性的排空狀態;也因此,乳汁分泌的迴饋機制得以建立!
由於在哺乳期間,乳腺會持續地分泌乳汁,事實上,乳房並不會真正的完全 “排空”。

<需要將乳房排空嗎>?
答案:請讓寶寶按需求吸奶,那就是最自然的排空!無需以人工方式排空乳房。你看過那一種自然界的哺乳動物做排空的動作啊?!

"排空" 是乳房在泌乳哺乳過程中的一個機制與現象,它不是一個單純的動作,也更不是一個目的!

來談談 “追奶” 吧!
嗯,“追奶” 是什麼東東?
按一般人的理解,就是要用各種方式努力地讓乳水增加,好 "追" 上寶寶的需要,對吧!
可是~ 為什麼需要去 "追" 呢?
當然是因為害怕奶水不夠寶寶吃,或是奶水真的不夠,才會想要去追嘛!
問題是~ 奶水又為什麼會不夠呢?
嘿嘿~ 終於回到問題的源頭了..

前面 <之二>/奶水不足或減少有原因,已經詳細說明過,只要按寶寶的需求自然地哺乳,奶水沒有不夠的;除非有不適當的介入干涉,才導致奶水減少或不夠。
假使奶水真的不夠時,最正確而有效的作為,就是更積極地親餵孩子,寶寶則會因為奶水不足而吸得更猛更久,導致乳房更完全的排空,同時乳頭乳房受的刺激增加,增強泌乳迴饋機制,奶水自然會再多起來!

這個過程,其實就是由寶寶所操控和執行,最天然的排空與追奶!

至於媽媽該做什麼呢~~
嘿嘿~~ 睡您的大頭覺就行了!


Tuesday, August 5, 2014

哺乳二三事 <之三> 夜奶

. < 奶睡(夜奶)好不好 >

臨床上, 許多媽媽都會提到這個問題, 網路上的討論更是熱烈; 但是, 總覺得大家好像對 奶睡” 帶著一種弔詭, 甚至於負面的觀點:
 
 [不要給孩子奶睡, 不然...]
    [不知如何戒奶睡吔?]
    [一直奶睡, 媽媽以後淪為奶嘴..]
    [都要含奶才會睡著..]

先來理解奶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吧!

奶睡, 就是 [吃奶 + 睡覺]; 有些是吃奶之後睡著, 有些則是一面吃一面睡. 那奶睡有沒有可能是 [安撫 + 睡覺] ? 應該有吧!

個人認為奶睡應該有兩種情況,
一是寶寶肚子餓吃奶, 吃著吃著就睡著了;
另一種是寶寶想睡覺, 但是需要含乳頭安撫才會或是才容易入睡, 這跟吃嘴嘴睡覺一樣意思, 實際上口裡含著乳頭只偶而吃幾口奶, 媽媽們常把這種狀況錯認為寶寶是吃奶才入睡.

這麼說, 到底奶睡是嬰兒的一種自然生理模式, 還是被養出來的習慣模式呢? 從上面的說明看來, 我們大概可以說, 奶睡(夜奶)既是自然生理模式, 也可以是養出來的習慣模式.

寶寶晚上餓了, 自然是要吃奶, 但是媽媽可以不要把餵奶和睡覺串聯在一起; 如果寶寶要的是安撫, 那可選擇不同的安撫方式, 如抱抱孩子, 哄一哄, 當然讓孩子吸個幾口奶也OK!

所以, 奶睡(夜奶)到底好不好, 要看媽媽與孩子的個別特質與互動模式, 並沒有標準答案.

再回應一下前面的論調:
   - [戒奶睡..]: 奶睡既是自然生理模式, 也可能是寶寶安撫的需求, 犯不著 ” !
   - [..媽媽淪為奶嘴]: 媽媽本來就是寶寶的奶嘴, 孩子含著乳頭睡著沒什麼不對, 吃配方奶的孩子不也都是含著奶嘴睡覺嗎?!

最後, 引用一段網路某位媽媽分享的哺育心得
 [最適合寶寶的照顧方式, 是由媽媽和寶寶相處的默契發展出來的!]

這是標準答案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