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3, 2013

孩子很奇怪,什麼都不吃...


  媽咪:「孩子很奇怪,什麼都不吃!」
醫師:「如果孩子什麼都不吃,那孩子每天靠什麼維生?」
媽咪:「當然是強迫他吃才長大的;要不就是趁他睡著時餵的!」
醫師:「 !$#%?……


請您先思考下列幾個問題:
1.      孩子真的什麼都沒吃嗎?
2.      孩子真的什麼都不吃嗎?
3.      強迫孩子吃好嗎? 趁孩子睡著時餵奶好嗎?
4.      一個人在什麼狀態下,最能吃呢?

相信大家都有經驗,真正飢餓時,你一刻鐘也不能等待地去找吃的東西,而且會覺得什麼東西都美味;同理,若是希望孩子有好的食慾,最好的方法和動力,就是讓孩子有充分的飢餓感,孩子就會「飢不擇食」!

我們若讓一個孩子自由地攝取食物,孩子將會根據本身的需要量來進食.很多人認為孩子進食需要定時定量;但請問,您自己有定時定量嗎?相信大部份的成人基本上都是根據自己的飢餓程度,不定時也不定量,餓了就找東西吃,吃飯時間一到還不覺得餓,就只會陪家人或朋友象徵性地吃一些,或根本就不吃,等餓了再說.但是我們似乎從來不曾給孩子這樣的自由或權力,定時定量其實並不符合生理本能.

正常幼兒的進食量(包括一般食物,牛奶)其實也因人而異,就如同大人一樣;有些人身材高大壯碩,食量不多;反之也有人身材瘦小,但食量驚人.因此,孩子的成長或健康所需,並不在於食量多少,而在於孩子個別身體的需要量有多少.

因此,面對孩子食慾不佳的困擾,先別急著找醫師,建議您:
1.      先思考並回答前面提到的四個問題.
2.      最好能實際了解孩子吃了那些什麼東西(是否垃圾食物),吃了多少(吃多吃少都是吃),請別太計較孩子吃了多少奶多少飯.
3.      建議您別再趁孩子睡著時餵奶,因為那樣做會完全剝奪孩子自然的飢餓生理反應,會使孩子「食不知味」.

4.      進食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「用餐情境」,就是快樂地吃東西;強迫孩子吃東西是一件既殘暴又沒有人性的行為,而且會使孩子更加厭惡」,對於想要改善孩子的食慾,絕對沒有幫助.

新生兒哭鬧

新生兒哭鬧的原因,可先區分兩大類:
(1) 生理/心理性(非病理性),(2) 生病了(病理性) 。

由於一般人對於新生兒的認識不足,再加上多數的衛教過度強調,使得大部份的人面臨寶寶哭鬧時,都會先想到 "是否生病了?"

 "寶寶是否生病了" 固然需要留意,但是生病卻不是寶寶哭鬧最常見的原因! 事實上多數不是生病,至少九成以上的起因是 "生理/心理性"!
那,"生理/心理性" 原因是那些呢? 其實主要就是 (1)要人抱抱,(2) 要吃ㄋㄟㄋㄟ!

就這兩個臨床上引起寶寶哭鬧的問題,口耳相傳間,流行一些似是而非的說法!
有關吃奶,就說寶寶不知節制會吃過多,以致於腹脹或脹氣,因而不舒服哭鬧。
有關抱抱,就說寶寶抱多了會習慣,將來很難帶。

新生兒是很單純的人類,吃與睡是兩大基本需求; 生理上,要吃飽!誰能決定它吃飽呢?很多人會說 "囝仔嘸知飽"!事實上,小嬰兒最不貪,飽了就會停!只有大人會和自己過不去,已經吃飽了還要硬撐。 心理上,所有高等動物的幼兒都需要親職的保護,並因此獲得安全感,抱抱就是安全感最重要的行為來源。

引起新生兒哭鬧,還有其他非病理性的原因,大概是一些照顧上的小細節,經驗上來說,不太會造成照顧者的困擾!

排除了 "非病理性的原因",還不能解決寶寶哭鬧,就一定要找小兒科或新生兒科醫師檢查了喔!

有關 "孩子發燒" 您應該知道的事...

〔發燒的參考標準〕:
        肛溫約為38度C以上,耳溫∕腋溫約37.5度C以上.

〔體溫的測量〕:
       耳溫:方便測量,立即可知,但準確度略不足
       肛溫:測量1分鐘(最接近人體真正的中心體溫)
       腋溫:測量5分鐘
        ** 建議不要使用觸摸皮膚判斷發燒,因為準確度極差

〔發燒時會出現的症狀〕:
     - 開始發燒時,體溫逐漸上升,人會覺得寒冷,可能會出現發抖或寒顫現象,
        同時可能會出現嘴唇發紫或四肢冰冷。
     - 當體溫趨近於最高點而不再上升時,上述寒顫發紫或四肢冰冷的現象就會消失,
        身體轉為發紅發熱,病人不再覺得冷。

〔什麼時候需要退燒〕:
     - 退燒藥的使用時機: (1) 孩子有不舒服的症狀,並且 (2) 確實有發燒時;
     - 由於退燒的目的不在治病,而在減少因發燒所產生的不舒服,因此
  退燒藥的使用,最好先考量孩子的不舒服程度,不需要死板地以溫度為基準.

〔如何使用退燒藥〕
     - 退燒藥有 (1)口服液劑∕錠劑  (2)肛門栓劑  (3)注射劑;
        製劑以及服用方式不同,但都是退燒藥,無所謂的好與壞,或安不安全的問題.
     - 不同製劑的退燒效果不相同;
        肛門栓劑效果快又方便;
        口服液∕錠則較溫和而緩慢,有時會因孩子抗拒服藥較不方便.
     - 選用退燒藥,應考量孩子的接受度,以及孩子對退燒藥的反應;
        實際上,也可以混合著搭配使用.
     - 退燒藥使用的間隔方面,原則上,同一種藥物需間隔4-6小時;
        不同成份的藥劑則建議間隔1-2小時.

〔最重要的事〕
     - 孩子生病發燒時,退燒只是照顧中的一環,為的是讓孩子感覺舒服,
        能有適當的休息,適當的進食,保持體力.
     - 最重要的事,是觀察孩子的活動力及氣色;
        而觀察這些特徵的最佳時間點,是孩子不燒的時候;
        因為,正在發燒時,基本上孩子的精神活力都是會降低的.
     - 所以,孩子生病期間,若是沒有發燒,而活動力及氣色卻不太好,應該要提高警覺.

Sunday, September 1, 2013

幼兒副食品添加

正常成長與發育過程,各階段的食物: 
     初生兒 – 全奶水 
     嬰兒/幼兒期 - 奶水與副食品 
     兒童期 – 副食品/成人食品

副食品的添加時機: 
     從嬰兒的行為變化就能推估添加的時機; 
     當你發現,寶寶會看著大人吃東西而開始動嘴巴流口水,出現咀嚼吞嚥的動作,
     那就是該給孩子吃副食品的時候了,這時通常約五個月大. 

副食品的添加原則: 
     添加副食品的最終目的,是使孩子習慣並完全接受成人的食物;
     因此,添加副食品是一個漸進的過程; 
     通常建議從最不常引起過敏的食物開始,例如米食澱粉類食物;
     如果寶寶適應良好而且不會過敏,大約每三四天可以新增一種食物.
     參考這樣的方式,大約在寶寶接近週歲時,就可以嘗遍一般大人常吃的食物;
     此後,若是孩子喜愛,就可以和大人一樣.

值得注意而且常見的問題:
     - 喜不喜歡吃一種東西,完全在於個人,寶寶也不例外;
       因此,若孩子拒絕,照顧者不可勉強孩子,甚至強迫孩子吃! 
     - 會不會過敏是每個人的體質,
       應避免因為擔心孩子過敏,而一直不敢給孩子嘗試新的食物;
       過不過敏吃了才會知道!
     - 能不能恰當地吞嚥一口食物,是每個孩子的能力及適應問題;
       應避免因為孩子還沒長牙,就不給成團成塊的食物;
       注意別讓孩子噎到嗆到就好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