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uesday, September 3, 2013

有關 "孩子發燒" 您應該知道的事...

〔發燒的參考標準〕:
        肛溫約為38度C以上,耳溫∕腋溫約37.5度C以上.

〔體溫的測量〕:
       耳溫:方便測量,立即可知,但準確度略不足
       肛溫:測量1分鐘(最接近人體真正的中心體溫)
       腋溫:測量5分鐘
        ** 建議不要使用觸摸皮膚判斷發燒,因為準確度極差

〔發燒時會出現的症狀〕:
     - 開始發燒時,體溫逐漸上升,人會覺得寒冷,可能會出現發抖或寒顫現象,
        同時可能會出現嘴唇發紫或四肢冰冷。
     - 當體溫趨近於最高點而不再上升時,上述寒顫發紫或四肢冰冷的現象就會消失,
        身體轉為發紅發熱,病人不再覺得冷。

〔什麼時候需要退燒〕:
     - 退燒藥的使用時機: (1) 孩子有不舒服的症狀,並且 (2) 確實有發燒時;
     - 由於退燒的目的不在治病,而在減少因發燒所產生的不舒服,因此
  退燒藥的使用,最好先考量孩子的不舒服程度,不需要死板地以溫度為基準.

〔如何使用退燒藥〕
     - 退燒藥有 (1)口服液劑∕錠劑  (2)肛門栓劑  (3)注射劑;
        製劑以及服用方式不同,但都是退燒藥,無所謂的好與壞,或安不安全的問題.
     - 不同製劑的退燒效果不相同;
        肛門栓劑效果快又方便;
        口服液∕錠則較溫和而緩慢,有時會因孩子抗拒服藥較不方便.
     - 選用退燒藥,應考量孩子的接受度,以及孩子對退燒藥的反應;
        實際上,也可以混合著搭配使用.
     - 退燒藥使用的間隔方面,原則上,同一種藥物需間隔4-6小時;
        不同成份的藥劑則建議間隔1-2小時.

〔最重要的事〕
     - 孩子生病發燒時,退燒只是照顧中的一環,為的是讓孩子感覺舒服,
        能有適當的休息,適當的進食,保持體力.
     - 最重要的事,是觀察孩子的活動力及氣色;
        而觀察這些特徵的最佳時間點,是孩子不燒的時候;
        因為,正在發燒時,基本上孩子的精神活力都是會降低的.
     - 所以,孩子生病期間,若是沒有發燒,而活動力及氣色卻不太好,應該要提高警覺.

No comments: